城市生命線係統解決(jue) 方案供應商 為(wei) 韌性、智慧城市建設賦能
廣州市民防辦不斷探索創新主動作為(wei)
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落實戰時防護要求
“地下綜合管廊的主體(ti) 結構是全封閉的,通過通風口、投料口、進出口和地麵交匯,兼顧人防要求,就是要保護好這些薄弱地方。”近日,在廣州市中心城區綜合管廊工程的一處工地,負責管廊人防設計的工程師劉金燕如是向記者介紹。
城市綜合管廊是生命線工程,戰時衝(chong) 擊波容易通過管廊的口部進入管廊內(nei) ,在衝(chong) 擊波作用下管廊內(nei) 部管線容易損毀,從(cong) 而威脅城市的正常運行,削弱城市功能和戰爭(zheng) 潛力,因此綜合管廊必須兼顧人民防空要求。可是,城市綜合管廊建設麵臨(lin) 的難題是:國內(nei) 尚未出台防護的技術要求和設計規範標準,尚未研製出適合地下綜合管廊的防護設備,尚無可借鑒的經驗。困難麵前,廣州市民防辦決(jue) 定主動作為(wei) 。
沒有標準,那就通過探索編製技術標準指引。該辦向軍(jun) 事科學院防護工程研究院和陸軍(jun) 工程大學尋求技術支持,開展了“地下綜合管廊落實防護要求研究”。根據研究成果,2017年5月,該辦組織編製了《廣州市地下綜合管廊人民防空設計指引》,為(wei) 地下綜合管廊落實防護要求設計提供了標準。
沒有設備,那就通過創新研製防護設備。該辦聯合陸軍(jun) 工程大學的專(zhuan) 家團隊以及部分防護設備、液壓機械等企業(ye) 開展研究,研製出一係列用於(yu) 地下綜合管廊逃生口、通風口和投料口的防護設備。該辦工程建設處副處長鄧銳強說:“這是一件兩(liang) 全其美的事情,我們(men) 有這方麵的需求,他們(men) 的研究也需要試點場所。”2017年11月7日下午,廣州市民防辦組織召開了“廣州市地下綜合管廊防護理論研究、地下綜合管廊防護設備研製”鑒定會(hui) 。鑒定會(hui) 上,7家科研單位的專(zhuan) 家一致同意成果通過鑒定,並認為(wei) 該成果填補了國內(nei) 空白。
隨後,國家人民防空辦公室正式批複廣州為(wei) 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落實防護要求試點城市。該民防辦主任葉錦祥告訴記者:“廣州市政府已經召開專(zhuan) 題會(hui) 議,明確新建綜合管廊項目必須在立項時同步安排人防經費。他們(men) 還在首批管廊建設資金中追加人防建設經費,且全部由財政資金解決(jue) 。”(楊明月、張蕾)來源:中國國防報
掃一掃谘詢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