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命線係統解決(jue) 方案供應商 為(wei) 韌性、智慧城市建設賦能
“井蓋的丟(diu) 失、破損、移位,將會(hui) 使井具成為(wei) 馬路的‘陷阱’,給過往行人和車輛的安全造成隱患。”全國兩(liang) 會(hui) 前夕,全國人大代表、太原市女子清掏組組長王潤梅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建議提高城市道路井具標準要求,安裝智慧井蓋防馬路“陷阱”。
王潤梅是太原市市政公共設施管理處第二道路排水養(yang) 護管理所水道三組組長。這個(ge) 小組共有12名組員,其中9名女組員,平均年齡為(wei) 38歲,負責太原市內(nei) 最繁華、最低窪地段132條街道的萬(wan) 餘(yu) 座進水井和檢查井的清掏任務。他們(men) 一年四季、24小時待命,每天至少清掏60座進水井和36座檢查井。
“我今年準備的幾個(ge) 建議大部分也是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和基層群眾(zhong) 的一些反映提出來的,其中‘關(guan) 於(yu) 提高井具標準要求的建議’和人民群眾(zhong) 的生活息息相關(guan) 。”王潤梅建議提高城市道路井具標準要求,城市內(nei) 各行業(ye) 之間井具應盡量統一規格,井具應具有防沉降、防盜竊、防響動功能,並安裝井蓋位移探測器、智能化監管係統等,逐步推進基於(yu) 物聯網的市政井蓋管理係統。
談及對城市環境的治理和改善方麵的建議時,王潤梅認為(wei) ,隻有發揮城市管理製度化導向性作用,才能推進城市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法治化、智慧化。
“我認為(wei) 我們(men) 應該多學習(xi) 一些發達城市智慧化管理的先進經驗,進一步拓展提升數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功能,加快建設城市管理指揮調度係統。”王潤梅表示,建立信息化城市管理資源數據庫適應城市管理發展需求,不斷提升城市科學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作為(wei) 一名基層人大代表,王潤梅長期堅持在一線進行清掏工作。從(cong) 2005年開始,王潤梅的小組義(yi) 務為(wei) 太原市老舊小區清淘下水井。基於(yu) 工作崗位的實踐與(yu) 調查,王潤梅近年來圍繞“水資源汙染防治”“城市汙水處理”“道路瀝青回收利用”等話題提出多份建議,代表基層發聲。
掃一掃谘詢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