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命線係統解決(jue) 方案供應商 為(wei) 韌性、智慧城市建設賦能
綜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綜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個(ge) 隧道空間,將電力,通訊,燃氣,供熱,給排水等各種工程管線集於(yu) 一體(ti) ,設有專(zhuan) 門的檢修口,吊裝口和檢測係統,實施同一規劃,同一設計,統一建設和管理,是保障城市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和生命線。
最近,強降雨橫掃南方多省。6月進入主汛期以來,南方經曆了5輪強降雨過程。截至24日,中央氣象台已經連續23天發布暴雨預警,相當於(yu) 暴雨預警幾乎天天見。強降雨導致貴州、廣西、湖南、江西等地出現洪澇等災害。
隨著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綜合管線建設規模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等問題凸現,一些城市相繼發生大雨內(nei) 澇,管線泄漏爆炸,路麵塌陷等事件,嚴(yan) 重影響著生命,財產(chan) 安全和城市運行秩序。且隨著我國人口城鎮化的推進與(yu) 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國際化的功能需求越來越凸顯,管線管道越來越錯綜複雜,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變得至關(guan) 重要。
城市綜合管廊內(nei) 部不僅(jin) 整合了維持城市功能的自來水,煤氣,電力,通信管線,而且管廊自身功能使用的動力,照明,排水等設備繁多,無論納入管線出現故障,還是自身附屬設備出現故障,都將造成沿線城市功能的癱瘓,因此建設城市綜合管廊監控與(yu) 報警係統意義(yi) 重大。
而不同於(yu) 多數政府包攬的市政工程,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改變了過去政府單獨投資市政工程的方式,大多是采用PPP模式(政府與(yu) 社會(hui) 資本合作),讓企業(ye) 成為(wei) 管廊建設與(yu) 運營的主體(ti) ,給企業(ye) 帶來了巨大的投資機遇。
萬(wan) 億(yi) 級市場下的機遇
根據BHI統計,截至2017年底,綜合管廊擬建裏程6575公裏,較年初增長138%。預計未來地下綜合管廊需求超3萬(wan) 公裏,投資規模將達1.8萬(wan) 億(yi) !眾(zhong) 多相關(guan) 企業(ye) 紛紛前往入場地下綜合管廊市場,搶奪“萬(wan) 億(yi) 級”大蛋糕。
城市綜合管廊的建設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來完善,且行業(ye) 空間高達萬(wan) 億(yi) 級。因此,對於(yu) 新入行的後來者來說,城市綜合管廊雖有較高門檻,但也存在前所未有機遇。
綜合管廊的運營,並不是一件易事。管廊位於(yu) 地下呈封閉性,不確定因素較多,受工程地質和水文條件影響較大,且內(nei) 部管線種類多、密度較高、口部設計複雜、維修費用高,故在運營過程,不僅(jin) 安全隱患多,且很多時候檢修不及時。得益於(yu)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綜合管廊的運營漸漸實現智能化,以上問題得以緩解。借助BIM、物聯網、機器人等技術構建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智能互聯運營監控係統,可以實現管廊運營安全智能預警,及時排除運營風險,提高運營效率。但是,目前管廊整體(ti) 的智能互聯運營體(ti) 係架構還不完善。如何將管理與(yu) 環境、設備、產(chan) 品等通過互聯網數據互聯,使彼此能夠互相感知,實現智能化運營管理體(ti) 係是十分重要且迫切的。
智慧管廊是以各類智能化監控設備為(wei) 基礎,數據融合分析應用為(wei) 手段,結合智能傳(chuan) 感、3S(GIS、GPS、RS)和三維建模等技術,實現對管廊各類信息的快速、準確、可靠的收集與(yu) 處理,並在統一的信息管理平台上展現和操作。
某個(ge) 程度上來說,其實綜合管廊也是一項技術驅動的工程。因此,對於(yu) 物聯網科技企業(ye) 來說,智能運營不失為(wei) 他們(men) 搶食綜合管廊大蛋糕的好機會(hui) 。
綜合管廊規劃建設情況
從(cong) 2016年開始,連續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提出推進綜合管廊的建設。到2018年,根據有關(guan) 數據統計,綜合管廊擬在建裏程超過6500多公裏,涉及31個(ge) 省份。過去4年的全國擬在建綜合管廊裏程已經遠超過全球過去200年綜合管廊裏程的總和,取得了顯著成績。
(1)運河商務區綜合服務中心地下綜合管廊建設
運河商務區是北京城市副中心高端、高密度開發的商業(ye) 中心區,地下空間開發強度大。為(wei) 集約地下空間資源,結合地下交通、市政管線進出線、綜合管廊附屬設施的需求,地下隧道結構設計為(wei) 三層,總寬16.55m,總高12.9m,全長2.3km。
運河商務區綜合服務中心地下空間斷麵圖
(2)深圳市綜合管廊規劃建設情況
近年來,深圳市政府高度重視地下綜合管廊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截至2018年8月,全市已建成地下綜合管廊15.86km,其中包括分布在鹽田區、光明區、前海合作區等片區的地下綜合管廊項目;在建地下綜合管廊約51.08km;正在加快前期研究的地下綜合管廊約74.7km。計劃推進與(yu) 軌道、道路、電力、原水等工程同步實施綜合管廊項目,總裏程約180km,新增投資約430億(yi) 元。
(3)廈門市綜合管廊規劃建設情況
廈門市是第一批城市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在2007年修建的湖邊水庫綜合管廊是福建省第一條綜合管廊。廈門市2015年申報國家試點建設的地下綜合管廊總長約40km,包括集美新城集美大道綜合管廊項目、翔安南部新城綜合管廊項目和翔安新機場片區綜合管廊項目。截至2018年7月,40km綜合管廊全部開工建設,累計完成土建廊體(ti) 約29km,超額完成試點期計劃。
翔安機場綜合管廊施工
(4)珠海市綜合管廊規劃建設情況
珠海橫琴新區綜合管廊是最近三年內(nei) 建設規模較大、係統較為(wei) 完善的綜合管廊之一。橫琴新區地下綜合管廊全長33.4km,項目總投資約22億(yi) 元,服務麵積106平方公裏。規模覆蓋全島“三片、十區”,智能化最高:管廊內(nei) 設置有遠程監控、智能監測(溫控及有害氣體(ti) 監測)、自動排水、智能通風、消防等智能化管理設施。橫琴新區地下綜合管廊沿環島北路、環島東(dong) 路、中心北路、中心南路、環島新路等路段布置,呈“日”字型布局。在環島北路南側(ce) 設置一座監控中心(總站),在中心南路和中心北路各設置一座分站,每座控製中心占地麵積約2500平方米。
珠海橫琴綜合管廊路由示意圖
無論從(cong) 經濟還是民生角度出發,管廊建設是我們(men) 基建設施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展望未來,希望我們(men) 能在國家和各地方政策的支持下,通過綜合性、統一性、前瞻性的規劃設計、創新的投融資模式以及完善的政府監管體(ti) 係來建設更發達的綜合管廊,更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開發更智能的“地下世界”。
掃一掃谘詢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