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命線係統解決(jue) 方案供應商 為(wei) 韌性、智慧城市建設賦能
導 讀
隨著通信技術的創新和發展,物聯網技術對井蓋管理的技術支撐日益增強,實現井蓋的數字化、智能化、可控化、流程化管理。以NB-IoT技術為(wei) 支撐,結合供水管網管理實際需求,研製滿足供水管網管理需求的智能模塊終端產(chan) 品和井蓋管理平台,實現了井蓋異常開啟報警、供水管網監測數據定時讀取、存儲(chu) 和上傳(chuan) 等功能,進一步提高了管理單位應急事件的響應與(yu) 處置能力,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提高了快速分析、解決(jue) 管網故障的效率,同時為(wei) 智慧管網感知層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1
井蓋管理需求與(yu) 挑戰
1.1 傳(chuan) 統管網井蓋管理模式
相關(guan) 統計資料表明,因井蓋位移、丟(diu) 失和損壞,每年均造成一定數量的財產(chan) 損失。我國研究者針對井蓋造成財產(chan) 損失的問題從(cong) 技術角度進行了研究和探討,分別從(cong) 井蓋材質、結構、防盜技術等方麵提出改進措施。
井蓋管理采取傳(chuan) 統人工巡檢、紙質記錄方式。供水區域被分割為(wei) 若幹片區,每個(ge) 片區設置專(zhuan) 職巡檢人員定期對管線和設備井進行人工巡檢、記錄,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1.2 井蓋管理需求與(yu) 挑戰
傳(chuan) 統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網精細化管理水平,但對巡檢人員過度依賴,不可避免地出現漏檢、錯檢、記錄不完整、不規範等問題,其主要暴露出以下問題:
過度依賴巡檢人員,對巡檢人員要求較高。巡檢人員需對供水管網相當熟悉,知曉設備井位置,要求其必須具備較長工齡、經驗豐(feng) 富、記憶力好及責任心強。
時效性差。巡檢人員對井蓋巡檢存在一定的周期性,不能實時監測井蓋開啟狀態。
效率低。設備井數量龐大,傳(chuan) 統管理模式下存在信息量大、信息源分散、傳(chuan) 輸效率低與(yu) 渠道不暢等問題。
特殊區域巡檢困難。對於(yu) 一些政治敏感區或單位,巡檢人員無法進入此類區域。
1.3 智能井蓋的引入
傳(chuan) 統井蓋管理過程中暴露的不足已成為(wei) 井蓋管理工作中亟待解決(jue) 的關(guan) 鍵。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發展,結合打造智慧城市、智慧管網的需求和發展思路,智能井蓋管理係統為(wei) 解決(jue) 傳(chuan) 統模式下存在的井蓋管理問題提供了新思路和解決(jue) 方案。
“
2
智能井蓋管理係統建設
整個(ge) 智能井蓋管理係統由感知層(智能模塊)、網絡層(網絡傳(chuan) 輸)和應用層(管理平台)三部分組成。
2.1 智能模塊
智能模塊基於(yu) NB-IoT物聯網數據傳(chuan) 輸模塊,集成井蓋姿態檢測模型、壓敏傳(chuan) 感器模型、RFID技術模型、重力傳(chuan) 感器模型、光線傳(chuan) 感器模型等多種模型,實現對井蓋位置、狀態等信息的實時監測。其主要性能及功能如下:
(1)智能模塊性能。
①防護等級:防護級別達IP68防護標準。智能模塊設計時采用三級防護措施,其外殼相互連接的縫隙處安裝防水膠圈,外殼間相互擠壓防水膠圈起防水作用,同時,膠圈周圍塗抹防水膠水,並采用機械連接方式進一步保證智能模塊防水性能。
②電池壽命:電池壽命保證5年以上。謝蘭(lan) 青等研究表明,影響電池使用時長的主要因素為(wei) 信號強度;任小強研究顯示,按犧牲智能模塊休眠機製的做法,信號強度弱時的耗電量為(wei) 信號強度強時的4倍。不考慮待機時電池電量損耗和信號強度影響,強製智能模塊持續發送報警信息至電量耗盡,按一天發送一次信號的頻率為(wei) 基準推算,其電池耗電時長可達25年,推算其在極端條件下電池壽命可達6年以上。
(2)智能模塊功能。
①定時“心跳”功能:每24h發送一次“心跳”至管理平台,告知當前智能模塊狀態。
②水平校“0”功能:安裝後初次上傳(chuan) “心跳”至管理平台時,上傳(chuan) 當前井蓋傾(qing) 斜角度,管理平台默認此角度為(wei) 井蓋處於(yu) 水平位置。
③井蓋異常開啟報警功能:當井蓋開啟產(chan) 生一定傾(qing) 斜角度(可遠程設置)時,智能模塊上傳(chuan) 報警信息至管理平台,實現井蓋位移、異常開啟的實時報警。
④電量上報功能:電量信息隨“心跳”信息一起發送至管理平台。
⑤定位功能:兼備區域定位功能和精準定位功能。區域定位功能通過多個(ge) 基站上報的RSSI及對應基站的位置實現,因基站的布設位置具有分散性和特殊性,此定位信息存在一定誤差;根據智能模塊安裝時上傳(chuan) 的井蓋位置坐標信息實現智能模塊的精準定位。
⑥壓力、漏失監測數據采集及上傳(chuan) 功能:以智能模塊為(wei) 依托,聯合運用LoRa技術、無線電技術和NB-IoT技術,實現壓力數據、漏失監測數據的采集和上傳(chuan) 。
2.2 網絡
(1)網絡架構:網絡係統架構如圖1。
圖1 係統網絡拓撲
(2)服務器係統:為(wei) 保證智能井蓋係統運行的可靠性和穩定性,係統采用B/S架構,服務器采用LAMP框架。采用開放型通用數據庫格式,同時考慮到後期運行維護及數據擴展的可能性,服務器存儲(chu) 空間、支撐軟件等預留相應的標準化容量擴展接口和功能接口。
(3)安全保障體(ti) 係:網絡層是信息安全防護的重點。智能模塊與(yu) 網絡運營商智慧雲(yun) 平台間的數據交互采用NB-IoT技術傳(chuan) 輸,智慧雲(yun) 平台與(yu) 服務器間的數據交互采用專(zhuan) 網(光纖網絡)傳(chuan) 輸。為(wei) 實現網絡係統的實時監控及保證係統數據安全,係統網絡與(yu) 安全保障體(ti) 係采用分層理念進行整體(ti) 設計,分為(wei) 專(zhuan) 網和內(nei) 網雙層結構,網絡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控性較高,有效保證了數據傳(chuan) 輸及存儲(chu) 安全,管網監測數據在應用層通過內(nei) 網查詢、調閱。
(4)NB-IoT傳(chuan) 輸效果:通訊基站分布、網絡用戶數量及周圍環境因素對無線通信傳(chuan) 輸效果影響較大。筆者分別選取地理位置偏遠、GPRS、2G、3G信號較弱的區域及NB-IoT網絡用戶集中、可能出現網絡擁堵的區域,在網絡運行高峰期多次現場測試,結果顯示NB-IoT技術能正常傳(chuan) 輸報警信息。為(wei) 保證井蓋的結構強度,自來水井蓋通常采用金屬鑄造(球墨鑄鐵),經筆者現場多次測試,金屬井蓋對NB-IoT信號屏蔽衰減強度平均為(wei) 20dB左右,在井蓋上沒有遮擋物時,智能模塊能正常上傳(chuan) 報警信息和管網監測數據,NB-IoT技術適用於(yu) 金屬井蓋。
2.3 管理平台
智能井蓋管理平台以智能模塊和網絡傳(chuan) 輸為(wei) 依托,集數據收集、數據展示、數據融合、數據分析與(yu) 統計、數據推送於(yu) 一體(ti) ,實現井蓋與(yu) 數據管理的智能化、可視化。
展示功能:引入電子地圖,展示井蓋定位及開啟狀態、授權狀態和信號強度;以多媒體(ti) 形式展示站點情況、智能模塊在線率、漏失監測效果、管網設備類型占比、站點維修受理情況等。
報警功能:以聲光報警形式實現各類異常信息報警。
授權開啟井蓋功能:通過多功能授權,實現單井蓋、多井蓋、區域內(nei) 井蓋及明細表上的井蓋在特定連續完整時間段或特定非連續分段時間內(nei) 的遠程授權。
數據統計與(yu) 分析:通過手動輸入、掃碼輸入和表格批量導入方式實現數據導入與(yu) 更新;匯總、分析、處理智能模塊上傳(chuan) 的數據信息,選擇性地預覽、導出、打印數據信息。
日誌管理功能:加強操作日誌管理,是完善智能井蓋係統、加強數據統計分析和監測追蹤的重要手段。永久保存所有操作記錄,並可按需求多功能檢索、導出所需日誌記錄信息。
權限管理功能:井蓋管理平台功能多樣性取決(jue) 於(yu) 不同管理者對管理平台功能需求的差異性。設置不同用戶賬號、密碼和身份訪問和控製管理平台,平台根據登錄用戶身份進入其對應的應用界麵,避免因權限控製缺失或操作不當引發風險。
“
3
智能井蓋管理係統應用案例
3.1 案例一
近年來,隨著北京市A區科技園區發展和居住小區人口增加,日用水量逐年攀升,部分用戶在用水高峰時段出現水壓不足問題,供水規劃、建設的滯後性問題日漸突出,亟須增加該區供水能力。為(wei) 保證該區人民群眾(zhong) 生活、生產(chan) 正常用水,自來水集團在先後在該區內(nei) 增設加壓泵站和調蓄水廠各一座。
調蓄水廠投入運行前,該區布設固定壓力監測點28處,為(wei) 解決(jue) 該區水壓不足問題提供了有力數據支撐,但壓力數據需定時安排專(zhuan) 人現場讀取,時效性較差。安裝智能井蓋後,壓力數據通過采集器上傳(chuan) 至智能模塊,智能模塊按照設定的上傳(chuan) 周期定時將壓力數據上傳(chuan) 至管理平台,壓力超出設置的壓力報警值時管理平台發出報警提示。調蓄水廠投入運行當天,為(wei) 實時監測A區供水管網壓力,保證管網運行安全,遠程調控采集器數據采集周期和智能模塊數據上傳(chuan) 周期。
3.2 案例二
為(wei) 保證北京市某重要區域(B區)供水安全,自來水集團在該區範圍內(nei) 布設固定漏失監測記錄儀(yi) 24處。因傳(chuan) 輸技術條件限製,漏失監測數據需專(zhuan) 人現場采集;同時根據該區域管理單位的管理需求,數據采集人員進入該區域需進行審批和報備,數據采集存在一定的滯後性。安裝智能井蓋後,漏失監測數據經無線電通訊技術上傳(chuan) 至智能模塊,智能模塊定時將漏失監測數據上傳(chuan) 至智能井蓋管理平台,經管理平台判斷存在管網漏損風險時發出報警提示。
“
4
結 語
信息化管理係統已成為(wei) 提升管理效率、完善管理手段的重要途徑。智能井蓋以NB-IoT及物聯網技術為(wei) 基礎,依托智能模塊終端,擴展應用近場傳(chuan) 輸技術(LoRa技術、無線電技術)以實現供水管網監測數據定時讀取、存儲(chu) 、集中上傳(chuan) 。在此基礎上,打造集報警、數據采集功能為(wei) 一體(ti) 的智能井蓋管理平台,采用B/S架構、通用數據庫格式及API和數據庫兩(liang) 種接口和通道,拓展智能模塊終端應用場景,為(wei) 未來整合自來水業(ye) 務相關(guan) 係統對接預留可能。
智能井蓋推廣應用可進一步實現井蓋數字化、智能化、可控化、流程化管理,為(wei) 智慧城市進程加油助力。其作為(wei) 供水企業(ye) 管網管理的新生事物,在推廣應用中應從(cong) 以下方麵改進:
智能井蓋是數據獲取和傳(chuan) 輸的重要渠道,因模塊終端受外力、環境等不可控因素的影響較大,智能井蓋建設及運維需進一步規範化、標準化,從(cong) 創新運營模式、科學規劃設計、完善製度建設等方麵推動和保障智能井蓋長效運營。
智能井蓋係統是構成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應作為(wei) 獨立係統運行。需根據並服務於(yu) 供水企業(ye) 和城市頂層設計理念,借助數據治理手段,提高數據質量,統一數據格式,同時預留相應的容量擴展接口和功能接口,建立數據資源互訪接口,規範和實現數據集中管理和資源共享,避免存在數據孤島;與(yu) 其它相關(guan) 業(ye) 務係統和政府政務服務係統對接,實現不同係統間聯動;針對性開發手持應用端和應用係統,擴展係統應用場景。
智能井蓋信號傳(chuan) 輸依賴於(yu) 網絡運營商的專(zhuan) 線傳(chuan) 輸和NB-IoT網絡,不同區域範圍各運營商的NB-IoT網絡信號存在差異性。智能模塊模組應選用全網通三網融合模組,根據NB-IoT網絡信號強度選用不同的網絡運營商,同時,與(yu) 網運營商有效溝通,結合現場網絡實際合理調整信號強度。
管網數據多為(wei) 保密數據,在確保技術防護安全前提下,加強安全保密製度建設和思想教育,提高員工保密安全意識。
掃一掃谘詢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