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命線係統解決(jue) 方案供應商 為(wei) 韌性、智慧城市建設賦能
空間大到可以跑火車 還有機器人全天巡檢
我市加強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規劃總長約1084公裏
今年的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優(you) 化完善城市功能品質,加強海綿城市和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加大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利用。我市將構建起“國內(nei) 示範,引領西部,多層次、網絡化”的現代新型城鎮化綜合管廊體(ti) 係。
地下綜合管廊相當於(yu) “地下管線之家”
市建委副主任陳順治表示,地下綜合管廊,指在城市地下用於(yu) 集中敷設電力、通信、廣播電視、給水、排水、熱力、燃氣等市政管線的公共隧道。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相當於(yu) 建設一條“地下管線之家”,隻要是鋪設在城市地下的管線(包括“空中線纜”)都要從(cong) 管廊中通過。
“地下綜合管廊在規模上分成幹線地下綜合管廊、支線地下綜合管廊、纜線管廊以及微型管廊四類。在建設空間寬裕的情況下,為(wei) 了廊體(ti) 檢測和維護的方便,幹線管廊是可以設計檢修車道的,這個(ge) 車道主要用於(yu) 管廊內(nei) 部檢測、維護、施工的專(zhuan) 業(ye) 車輛所使用。我市充分考慮成都市新老城區、地理條件、道路斷麵等因素,將地下綜合管廊工程分為(wei) 新建市政道路項目和老城區市政道路改擴建項目兩(liang) 類,並根據入廊管線將每一類管廊細分為(wei) ‘大中型綜合管廊’‘小型綜合管廊’‘微型管廊’‘纜線管廊’,實現差異化指標控製。”成都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院長鍾翔介紹道。
目前,我市已出台了《成都市地下綜合管廊設計導則》,明確了各種管廊的適用條件,新區新建道路項目結合幹線市政廊道重點選用“大中型綜合管廊”,其他類型管廊作為(wei) 有效補充;老城區及市政道路改擴建項目重點選用“小型綜合管廊”“微型管廊”和“纜線管廊”。
成洛大道地下管廊可讓兩(liang) 列動車穿行
據陳順治介紹,目前我市已經形成了一些地下綜合管廊。如日月大道地下綜合管廊,全長約5.5公裏。其中,采用工業(ye) 化預製拚裝段長度約1.7公裏。通過工業(ye) 化預製管件拚裝管廊主體(ti) ,大幅提高了施工質量和效率,縮短了建設工期,降低了施工產(chan) 生的環境及噪音汙染,極大降低了地下綜合管廊的綜合建設成本,減少交通組織影響、提高工程品質、縮短施工工期。
“而成洛大道地下綜合管廊是我市中心城區首條同步實施綜合管廊建設的快速路,路麵下埋藏著外徑9.3米,內(nei) 徑8.1米的管廊,這樣的空間足夠讓2列和諧動車組穿行。采用9.33米大直徑盾構施工法,廊體(ti) 采用工業(ye) 化預製板進行拚裝,成為(wei) 國內(nei) 盾構直徑最大的地下綜合管廊工程。采用盾構這種非開挖方式施工,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對地下水係、周邊環境及城市交通的影響,充分體(ti) 現了綠色、創新的城市發展理念。”鍾翔說。
管線將智能化管理 設機器人全天巡檢
談到地下綜合管廊的管理,陳順治表示,將全部實現管線智能化管理:“管廊的建設除了主體(ti) 結構的建設,也就是我們(men) 所說的綜合管廊土建係統外,還包括綜合管廊布線、電氣、消防及排水係統,內(nei) 部還有環境監測、視頻監控、門禁、報警等子係統。所有係統集成於(yu) 一個(ge) 平台之上,保證子係統獨立運行的同時,讓各子係統的功能、業(ye) 務、信令、頁麵集成於(yu) 一個(ge) 平台展示,監控屏24小時監控,一發現管道泄漏,自動跳出事故實時視頻進行報警,值班人員於(yu) 同一屏上點擊報警,點擊廣播,形成一體(ti) 防控,一站式管理,提高了突發事件處理效率。”
“城市綜合管廊智能化也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搭建智能管理平台,將監控硬件、BIM、大數據分析等手段融合在一起,保證管廊運營維護效率和穩定性。”鍾翔說,例如管廊巡檢機器人和智能傳(chuan) 感器全天候巡查和檢測,檢測管廊的“身體(ti) 狀況”,當發覺“身體(ti) 不適”時,立即向管理人員發出求助信號,請求“醫治”,避免管線事故發生。同時,管理人員運用BIM和大數據分析等技術,通過三維可視化的管理界麵模擬管廊運行狀態,可以對管廊可能出現的故障進行一個(ge) 預判,防患於(yu) 未然。
據了解,隨著成都市城市空間格局由“單中心”向“多中心”的演變,成都市地下綜合管廊也逐漸完善為(wei) 引領“一心兩(liang) 翼三軸多中心”發展的網絡。“目前,我們(men) 按照新的城市格局,正在加緊修編地下綜合管廊專(zhuan) 項規劃,結合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各類地下管線、道路交通等專(zhuan) 項建設規劃,合理確定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布局、管線種類、斷麵形式、平麵位置、豎向控製等,明確建設規模和時序,綜合考慮城市發展遠景,預留和控製有關(guan) 地下空間,遵循‘滿覆蓋、三結合、四提升、分類入廊’的原則,增強規劃的科學性和可實施性。全市規劃形成綜合管廊係統,規劃綜合管廊總長約1084公裏。”陳順治表示。
掃一掃谘詢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