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命線係統解決(jue) 方案供應商 為(wei) 韌性、智慧城市建設賦能
支線管廊實景樣品
鋼支撐安裝
管廊頂板澆築
管廊示意圖
按照規劃,南部新城片區將建設綜合管廊26公裏。前不久,大明路纜線管廊作為(wei) 示範先導段,配合南部新城醫療中心開業(ye) 需求,已完成醫療中心段300米示範段工程建設;同時,機場四路支線管廊啟動建設。據悉,該片區綜合管廊建設已經取得很多新的進展。
新型綜合管廊體(ti) 係建設
獨具特色
與(yu) 江北新區周邊大幅地塊未開發的情況相比,南部新城周邊屬於(yu) 主城已建成區域,而且內(nei) 部均為(wei) 小街區和高密度路網。該片區除了建成的地鐵3號線、正在建設的地鐵5號線、即將建設的6號線和10號線,還規劃有13號線和16號線,這都給綜合管廊的建設帶來了很大限製。
結合南部新城“小街區、高強度開發”的區域特點,南部新城提出了“密路網、密布局”的管廊規劃思路,並科學構建了以幹、支線綜合管廊為(wei) 支撐、纜線管廊為(wei) 建設重點的新型綜合管廊體(ti) 係,這在國內(nei) 新區建設中尚屬首次。
“南部新城市政道路基本寬度為(wei) 22米,不適合做寬的、大的管廊。應天東(dong) 街、承天大道等幹道建設幹線管廊,為(wei) 兩(liang) 至三艙,高度約3.6米;機場四路等次幹道建設支線管廊,一般為(wei) 雙艙;其餘(yu) 的都是纜線管廊,均為(wei) 單艙。”南部新城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殷鳳軍(jun) 說。
南部新城的新型纜線管廊增加了溫度監測係統、安防監控係統、智能排水係統和自動通風係統等設備,解決(jue) 了傳(chuan) 統纜溝建設中由於(yu) 空間狹小、無通風、缺乏照明設置等帶來的各種問題,且建設中融入智慧管廊理念,構建了一種可視化、智慧化的高標準纜線管廊,並形成了南部新城新型纜線管廊設計標準,這些建設經驗可推廣至我市其他綜合管廊工程乃至全國其他城市綜合管廊的建設中。
未來將建成26公裏綜合管廊
南部新城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殷鳳軍(jun) 介紹,南部新城綜合管廊建設項目是全省示範項目,北、中、南三個(ge) 片區新建綜合管廊涉及14條道路,總長度約26公裏。其中承天大道和應天東(dong) 街為(wei) 幹線管廊,機場路和機場四路為(wei) 支線管廊,大明路、機場二路、國際路、機場跑道、紅花路、夾崗六路、冶西二路、冶修二路、機場五路和機場六路為(wei) 纜線管廊。待綜合管廊全部建成後,南部新城將成立專(zhuan) 門的運營管理部門,對該區域的綜合管廊進行統一管理和維護。
目前大明路綜合管廊示範段已建成,在大明路南部新城醫療中心門口,慢車道的綠化帶裏,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ge) 小小的紅亭子。這些紅亭子就是綜合管廊的出入口和通風口,管廊主體(ti) 在慢車道下麵。據悉,大明路綜合管廊全長約3公裏,均為(wei) 單艙,淨寬2.2米、淨高1.8米。這樣的高度,基本可以滿足工作人員出入查看纜線或者進行檢修。此外,紅亭子具有防雨功能,即便有雨水進入,內(nei) 部排水溝、集水坑也能有效避免積淹,並將水引入市政管道。
除大明路外,機場四路也已開工建設綜合管廊。機場四路支線管廊裏含有能源管線,“我們(men) 將從(cong) 外秦淮河取水設置河水源熱泵,在具備條件的管廊裏設置能源艙。”殷鳳軍(jun) 說。
大校場機場搬遷後,留下的跑道長達2.6公裏,為(wei) 滿足多功能需求,南部新城在跑道南北兩(liang) 側(ce) 預留纜線管廊,供電、通信等管線均可入內(nei) ,同時在節點考慮自來水及燃氣管線的接入。
精細化施工減少
不利影響
綜合管廊的建設與(yu) 既有建築、道路、地鐵、河道等設施有交叉,為(wei) 妥善解決(jue) 這些矛盾,南部新城在管廊設計之初開展了詳細的摸排調查工作,並與(yu) 各設施產(chan) 權單位積極溝通,統籌管廊建設期間各類管線的避讓、遷改、過渡等措施;在施工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外部情況,采取適宜的工藝和工法,最大限度地對既有設施進行保護,並做到設計和施工密切配合,對管廊建設進行動態調整,以滿足實際狀況的需要。
為(wei) 落實現場精細化施工管理,南部新城成立QC質量攻關(guan) 小組,組織專(zhuan) 題培訓和現場模擬,嚴(yan) 格把控進場原材料的質量,設置樣板區,優(you) 化技術創新工藝,引入智慧工地管理模式實現信息化管理。“經過多次論證和比選,我們(men) 選定綜合影響最小的方案來實施。”殷鳳軍(jun) 介紹,各片區通過支護樁等技術手段,減少開挖寬度,降低對周邊商鋪等建築物的影響,增加機械作業(ye) 麵積;通過施工便道,減少施工車輛占用社會(hui) 車道的狀況,增加行車道通行空間;通過配備大量交通協警、配置交通疏導設施,減少交通擁堵;落實安全文明施工舉(ju) 措,減少施工造成的聲、光及揚塵汙染,盡量將施工給市民帶來的“陣痛”減至最低。
我市將出台關(guan) 於(yu) 管廊
規劃建設管理的實施意見
殷鳳軍(jun) 介紹,南部新城是住建部批準的中芬低碳生態試點示範城市,同時也是江蘇省綠色建築和生態城區區域集成示範及綜合管廊示範區。以低碳生態理念為(wei) 引領,致力於(yu)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建設是南部新城發展伊始就確定的基本方針。到2020年,南部新城綜合管廊將基本建成,屆時道路及周邊現狀杆線及將來新增的纜線將全部入廊,達到淨化地麵空間、打造優(you) 美環境的效果。
除了南部新城和江北新區這兩(liang) 處省級試點區外,我市還將在揚子江大道、哈爾濱路、麒麟科創園、江寧越秀路、六合龍池路等地拓展綜合管廊建設。按照總體(ti) 規劃,到2030年,我市將構建點線麵結合的綜合管廊體(ti) 係,規劃總量達到681公裏。為(wei) 完善綜合管廊的建設管理,我市還將出台《南京市管線管理條例》,以立法形式明確綜合管廊實行有償(chang) 使用製度。鑒於(yu) 目前已建成管廊入廊管線種類和數量不足,市建委已開展相關(guan) 課題研究,出台了《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南京市地下綜合管廊規劃建設管理的實施意見(討論稿)》,對管廊如何規劃、手續辦理、入廊、運維等都提出了具體(ti) 可操作的方法。(來源:南京日報)
掃一掃谘詢微信客服